山东省每年都要推介十大渔业品牌
据统计,2011年山东十大渔业品牌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7.5%和45.3%。其中“胶东刺参”产量达7万吨,产值达16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0.9%,已成为我省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现代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省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自2007年开始,集中培育打造胶东刺参、胶东鲍、胶东贝、东方对虾、胶东鲆鲽鳎、荣成海带、莱州湾梭子蟹、黄河口大闸蟹、黄运甲鱼、微山湖乌鳢等山东十大渔业品牌。五年来分别于济南、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安、成都组织展览和推介,展览面积累计4960平方米,签订合同金额22.95亿元,签订意向15217笔、金额46.91亿元。
通过品牌打造,不断夯实渔业发展基础。积极培植冠名企业,企业集群发展和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极大促进了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2011年全省认定无公害农(渔业)产地580个,认证面积27.6万公顷,获证无公害水产品1323个。完成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1个,登记保护面积5万公顷,无公害、地理标志认证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全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每年年初都与17市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和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落实,从机制上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实做好源头质量监管,完善了养殖和苗种企业数据库,推行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全省苗种场登记发证率和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和重点苗种场监管率均达到100%。扎实开展质量综合整治,重点抓好海参、鲆鲽鱼类、虹鳟、鲶鱼、鲤鱼等养殖品种整治,与养殖企业、业户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主体责任,增强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扎实推进质量安全执法,各级渔政机构实行执法关口前移和执法工作重心下移,与工商、质检、公安及畜牧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抓好重点领域执法,取得了积极成效。产地抽检阳性样品生产单位的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大力推行健康养殖,以推广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为重点,争取省财政专项2800万元,引导扶持13家企业进行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改造。积极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大力推行规范用药和“三项记录”,全省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340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31%。不断强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500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省级项目区累计开发改造标准化生态池塘36.9万亩,带动建成标准化池塘108.3万亩,形成了一批万亩以上,甚至十万、二十万亩以上成方连片的现代渔业示范区。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650个,认证面积28.5万公顷,获证无公害水产品1323个。完成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7个,登记保护面积81.67万公顷,无公害、地理标志认证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强化风险预警,提高应急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加强了重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苗种专项监督抽查。针对重大活动,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管,形成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舆情监测制度。积极开展贝类养殖区域划型试点,贝类划型总面积1.4万余公顷,初步建立了划型区域贝类产品的监控和预警机制,确保了贝类产品质量。2011年,全省贝类出口额达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5%,出口均价上涨37.9%。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