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图片
本站搜索:

“打酱油”也危险?

2012-12-26 09:33:0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酒中“塑化剂”问题尚未彻底搞清。又有人爆料“酱油醋里‘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打回来的酱油,买回家的醋,这些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否“有毒”?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条微博曝酱油醋“塑化剂超标400倍”
  “昨天(24日)才知道‘塑化剂’原来离我们这么近,现在知道的是白酒(含‘塑化剂’),而我们天天需要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新浪微博认证的“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发微博称。
  这条微博已被转发1.5万多次。记者希望了解信息来源,通过微博联系龚也长,截至发稿时,未得到他的回复。
  不过,龚也长在微博里说:“前两天听业内人说了点‘塑化剂’的事就随手发了出来,也没多想,可谁知道被转发了一万多条。”
  记者采访时,有食品企业负责人提出,如果有人质疑调味品“塑化剂”超标,应该拿出相应证据。
    酱油醋中“塑化剂”含量没“国标”
  那么按国家规定,酱油醋中“塑化剂”含量限值是多少?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对酱油醋中“塑化剂”含量没有明确限定值,只有一个临时性文件可作为“塑化剂”监管依据。
  这个临时性文件指的是卫生部“551号文件”。其中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正常工艺不存在“塑化剂超标”
  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北忠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教学和研究。他说:“合法企业按照正常工艺生产出的酱油醋不会存在‘塑化剂超标’的问题,更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从非法途径买到假冒伪劣酱油醋,我不敢保证一定不会‘塑化剂超标’,因为我没有做调查。”韩北忠说,如果是非法加工企业生产酱油醋,可能会用非法添加物,产品可能“塑化剂超标”,但这不能代表我国酱油醋整个行业的水平,不能代表消费者餐桌上的酱油醋的质量水平。
    人为添加不可能,会增加成本
  记者致电一些调味品企业,企业表示决不会在酱油醋中添加“塑化剂”。
  韩北忠指出,合法企业按照正规方法生产酱油醋,是不会添加“塑化剂”的。“若添加进去后,不仅不能提高产品品质,而且还会增加成本。”
    生产过程会否导致“塑化剂超标”?
  那么,酱油醋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可能因企业使用的塑料容器或塑料管中的“塑化剂”被溶解进入酱油醋中,从而导致“塑化剂超标”?
  韩北忠说,可以肯定地讲,只要是正规企业按照正常工艺流程走,从塑料容器或者塑料管中溶解出来的“塑化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塑化剂”在酱油醋中的溶出率极低。“由于生产环境因素复杂,如果说一点也没有,有点夸张,但绝对不会造成产品不合格,更不会危害消费者健康。”
    ■新闻锐调查
    ■科普
    打酱油一定要玻璃瓶吗?
  买酱油醋时,是不是玻璃瓶装的比塑料瓶装的更安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现在的多数食用油、酱油、醋产品都是使用标有PET标识的塑料包装,这符合规定。而PVC(聚氯乙烯)材质的包装中,才含“塑化剂”成分。因此,只要用合格塑料瓶来装酱油醋,不会造成酱油醋溶解塑料瓶中的“塑化剂”,从而导致“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塑化剂毒性到底有多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说,关于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实验研究的生物毒性,现代医学给出了肯定答案。然而,“塑化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主要取决于量的多少。
  郝凤桐说,学者通过饮水途径给小鼠摄入浓度分别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邻苯二甲酸酯历时60天,雌、雄小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异常。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是人们的实际接触远低于实验动物的接触剂量。
    ■点评
    建立动态监测 信息披露制度 避免引起消费恐慌
  每次食品安全“爆料”一出,常引起消费者恐慌。对此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韩北忠说,一方面,国家应该严厉打击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等行为。另一方面,希望各界正确引导消费者避免恐慌,因为“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消费者恐慌的关键。食品安全信息应统一发布,并设常态发布机制,建立持续动态的监测信息披露制度。“不要被媒体曝光了才被动地去解释、被动地去披露,应充分保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

梁胜楠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