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天"你懂的"成经典
去年今天,吕新华以一句“你懂的”走红。
去年今天,吕新华以一句“你懂的”走红。
以前都是别人在运作,现在算是少林寺正式出场了。
记者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洋疯抢的马桶盖,真的就是产自杭州。
简政放权这项改革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
“海上粮仓”建设有关情况。
“海上粮仓”建设有关情况
一、建设“海上粮仓”的背景及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海上粮仓”就是贯彻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这一要求,基于“大粮食”“大食物”理念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指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设施装备 , 通过人工养殖、增殖、捕捞及后续加工、贸易等行为 , 将海洋开发建设成为能够持续高效提供海洋食物的“粮仓”。
建设“海上粮仓”,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东省情、海情,统筹粮食安全和现代渔业发展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那么,为什么要建设“海上粮仓”。“海上粮仓”是基于整个国土资源的视野和大食物理念提出的一个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新的路径。原来粮食安全保障和渔业发展是两个主题,山东省从这两个主题的内在联系出发,加以统筹考虑,实现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可以稳定地提供优质高效海洋食品的生产基地,实现种“粮”于海、产“粮”于海、存“粮”于海,增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从而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这里说的“粮”是大食物的“粮”。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可以提供的食物总量要比陆地大得多。山东海域的面积比陆地还要略大一些。目前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把水产品列入了粮食的范畴。 2014 年 8 月召开的 APEC 海洋部长会议发表《厦门宣言》,这个宣言特别强调所有的成员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要考虑从农作物到海产品的整个粮食系统,就是把海产品纳入了粮食系统。
二、水产品的粮食保障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代粮”、“节粮”和“促粮”。一是“代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出产 1.28 亿吨鱼类和其它水产品,为 43 亿人提供了大约 15% 的动物蛋白,是全世界 17% 的人口以及低收入缺粮国家近 1/4 人口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据测算,总体来看,水产品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 2 倍。我国古代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的说法。历史上,特别是在粮食严重短缺的灾荒之年,沿海地区的渔民们“水中求食”,以鱼充饥,度过灾荒。今后如果我们遇到大旱或者大涝等极端气候导致陆地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海洋食品将是重要的替代食物。
二是“节粮”。渔业生产的饲料转化率比较高,总体来看,转化 1 公斤牛肉需要消耗谷物 7 公斤,转化 1 公斤猪肉需要消耗谷物 4 公斤,转化 1 公斤鸡肉需要消耗谷物 3 公斤,而转化 1 公斤鱼肉仅需要消耗谷物 1.5 公斤。在水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滤食性的鱼类,以及一些甲壳类,它们不需要消耗人工的饵料,仅仅依靠摄食浮游动、植物就可以转化形成优质蛋白。就是说我们同样要取得动物蛋白,那么来自于水产品,消耗粮食是比较低的。减少粮食消耗与增加粮食供给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三是“促粮”。发展渔业基本上不与粮食生产争地、争水,而且可以改碱、肥田、解毒。大家知道,在黄河口地区和沿黄区域有一种生产模式叫“上粮下渔”。这个“上粮下渔”就利用盐碱随着水漂移的特点,有效地改造盐碱地,收到渔粮两利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原来不能生产农产品的盐碱低洼地,就变成了良田。农田施用海藻肥近几年引起了农业界和渔业界的普遍重视,这个海藻肥就是利用海带等藻类,多数还是利用它们的下脚料来制造的。用它们来做肥料有什么特点呢?它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不仅对农产品、蔬菜、水果提高产量一成到三成,品质有明显地提升,而且这个海藻肥,它可以吸纳土壤当中的重金属,可以缓解土壤的板结和酸化,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耕地土壤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就是说,海上田园与陆上田园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而在改良陆地土壤质量的同时,又可以拉动一个巨大的海藻产业。
建设“海上粮仓”的生态效益也不可以低估。海洋可以吸收人类活动排出的二氧化碳,大体占总量的 1/3 。山东省这些年来通过发展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有效地转移了二氧化碳。我们大体测算了一下,转移的量大体有 20 多万吨,相当于造林 10 万多公顷。可见“海上粮仓”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性的、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一件大好事。
三、我省“海上粮仓”建设思路和目标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海上粮仓”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增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协同推进,着力培育五大主导产业,实施五大重点工程,构建五大支撑体系,推进渔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让人民群众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目标是:建设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科技创新先导区、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到 2020 年,力争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 1000 万吨,蛋白质当量相当于粮食 400 亿斤;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 100 公斤,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业增加值 20% 以上,渔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10% 以上,同时还有一些具体指标体系在《实施意见》当中都有所体现。
四、我省建设“海上粮仓”的重大举措
建设“海上粮仓。可以概括为“三个五”,即培育五大主导产业,推进五大重点工程,构建五大支撑体系。
五大主导产业。“海上粮仓”建设,从产业的角度,可以细分为五个产业,它们是养殖业、增殖业、捕捞业、加工业和休闲产业。这几个产业,我们都要把它做大做强。首先是水产养殖业,要从近海向深海推进,山东有如此辽阔的海域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可以立体利用,潜力是非常大的。养殖业要提升,要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培育两个有山东特色的过千亿的产业链,一个是海参,一个是海带。海参是山东的优势品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带的产业链也非常长,我们要集中把这两个产业做好。什么是增殖业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工培育的苗种等等一些基础措施,来培育一个新型的的渔场。增殖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其生态效应特别好,这一方面要加大措施。海洋捕捞业主要是调整,近海要发展一些对资源、对传统的野生鱼类资源破坏性比较轻的作业方式,发展对资源影响有正面作用的作业方式。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业主要是延长产业链,提高增加值。加工业我们考虑到 2020 年打造出一个 2000 亿元的支柱产业。休闲渔业是把海上的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结合,发展一个新的业态。
五大重点工程: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海洋牧场建设工程、远洋渔业建设工程、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工程、休闲垂钓基地建设工程。这五大工程是发展五大产业的载体和重点。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我们准备在全省规划 10 处综合性、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都要实现规模经营,而且要实现全生态链养殖。什么是全生态链养殖?就是利用海洋生物之间共存、共生的关系,以传统土著品种为主,以几万亩、几十万亩集中连片,进行系统的设计,来培育这样一些人工的园区。比如说,贝、藻、参、螺园区,贝和藻互相是友好的,互相促进,贝和藻的排泄物和碎屑,又被海参和海螺利用,综合利用起来不需要人工饵料,完全是利用海洋的基础生产力、海洋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提供多层次、多营养层级的优质蛋白。
第二个是海洋牧场工程。主要是投放人工鱼礁和培植人工的藻场,来恢复渔业资源。这一方面规划建设了“ 9 带 40 群”人工鱼礁场。
第三个是远洋渔业建设工程。要打造 500 艘左右现代化、专业化远洋船队,培育 10 家大型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全省远洋渔业年产量达到 40 万吨。
第四个是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工程。这一方面,要集中打造四大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集群,一个是在胶东半岛的北部,一个是在胶东半岛的东部,一个是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个是在鲁南经济带出海口,布局了四大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集群。
第五个是休闲垂钓基地建设工程。把 " 海上粮仓 " 建设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建设“海上采摘”基地。“海上采摘”基地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性的项目,它将成为“海上粮仓”建设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生产方式。在世界的一些发达渔业国家,像美国,钓钩业早就超过了传统的拖网等作业方式,而这些钓钩业对资源的影响又是很轻的,所以这个可以做得很大。
五大支撑体系。第一个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体系。从 2015 年开始,每五年要对山东的渔业资源进行一次普查,摸清家底。同时,注重对资源的动态观察和调节。要研究如何实现海陆统筹,实现陆地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和我省的主要河口鱼虾产卵场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山东入海径流生态极限值。初步研究成果表明,每年的 5 月,如果黄河入海口能够保持 20 亿立方的淡水注入量,那么河口海域渔业资源的繁殖、生长就会倍增,这将是“海上粮仓”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保障。
第二个是现代经营体系。龙头企业、合作社,这些新型的经营主体,要加大培育的力度。在现代渔业园区里面,我们给龙头企业一个任务,就是要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只有带动千家万户一起实现标准化,才符合我们支持的方向。
第三个体系是科技支撑。这一方面要发挥山东科技的优势,搞好重大课题的研究、攻关和技术推广。
第四个是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这个涉及面比较广,从海洋的观测预报、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到水生防疫检疫、质量检测等等都要搞好公共服务。
第五个是政策支持体系。省政府提出各级政府都要把“海上粮仓”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要统筹现有各类资金,支持 " 海上粮仓 " 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支持 " 海上粮仓 " 建设探索和创新。
省政府《实施意见》的最后一个部分强调要加强对“海上粮仓”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海上粮仓”建设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山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来实施,要建立工作机制,研究、协调、解决“海上粮仓”建设的重大问题。
五、山东在增殖放流,培养渔业资源方面的重点工作
2015 年我省围绕“海上粮仓”建设,在增殖放流、培养渔业资源方面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海洋牧场建设工程。开展“ 9 带 40 群”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重点打造莱州湾中部海洋牧场示范区等 30 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抓好人工鱼礁产业链建设,将人工鱼礁与休闲海钓、增殖放流、底播增殖、海上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开展人工鱼礁区海洋蔬菜栽培实验,筛选适宜礁区栽培的海洋类蔬菜;在新建人工鱼礁类海洋牧场开展常规海洋蔬菜栽培并进行示范推广。在全省 30 处海洋牧场示范区中选择适宜海区,配合开展海藻场建设,按照海域实际状况,确定藻类类型和建设规模。
二是海洋经济生物增殖放流工程。 2015 年预计投入海洋公益性增殖放流资金 1.4 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 1.05 亿元。省投资海洋增殖种类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金乌贼等 10 个物种。预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 70 亿单位以上。全省将新设立 160 处省级增殖站,为放流苗种供应提供保障。建设 50 处底播增殖示范区,开展文蛤、西施舌、大竹蛏、魁蚶、毛蚶、鲍鱼、海参、海胆等底播增殖实验。
三是“放鱼养水”工程。深化“测水配方”实验和增殖绩效评估,实施 30 项省级生态放鱼项目,主要包括在东平湖和南四湖、淄博等 18 处水源地和济南等 10 处城市水系开展增殖放流,保障水域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洁。创新增殖放流机制和方式,在推动和规范社会捐助增殖放流和“放鱼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推进南四湖、东平湖全生态链净水渔业,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清洁发挥生态渔业功能。深化山东省入海径流生态极限值研究,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争取优化黄河口海域产卵场海洋生物生存条件。
同时,我们将强化管理措施, 2015 年将实行“县级组织、市级监督、省级抽查巡视”的分级负责、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强化主管部门、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监督,健全法规制度,争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条例》,并对增殖放流工作人员和社会义务监督员专门开展增殖放流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业务培训,保证增殖放流顺利实施。
六、山东今年着力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工作计划
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正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组织编制《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省政府将对《实施意见》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要求和责任单位,建立省市县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机制,确保将《实施意见》任务和附带项目落到实处。最近,省政府将在莱州召开“海上粮仓”建设动员会,赵润田副省长将到会讲话,我厅和省发改等部门将发言,会后将进行泽潭模式培训和科企对接,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快“海上粮仓”建设。
初审编辑:王露
责任编辑: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