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 13:56:00 我要评论
张跃峰 来源: 齐鲁晚报聊城一中在东门贴出通知,规定从3月20日起不准将饭菜带入学校。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摄
本报聊城3月19日讯(记者 张跃峰) 本报19日报道了龙山西街聊城一中东门附近小吃摊煤气罐威胁学生安全一事,见报当天,聊城一中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想到小吃摊会有如此大的隐患,因涉及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学校对此也很头疼。
19日上午,聊城一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之前,学校东门附近的小吃摊还没有这么多,当时只是有零星的几个小吃摊。从2009年到2010年左右,学校门口的小吃摊突然多了起来。随着小吃摊越来越多,龙山西街在放学时间的交通状况也越来越糟,学校由于害怕学生在小吃摊吃饭会发生食物中毒等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没想到小吃摊还有如此大的隐患,所用的煤气罐就是人群里的的‘煤气炸弹’。”
该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学校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反映东门外的小吃摊问题。“学生一出校门学校就难控制其行为,这几年我们打过市长热线,也向所在的文轩社区居委会及城管执法等部门反映过,可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门口的小吃摊却越来越多。”对于小吃摊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学校虽然很头疼,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身处险境却无能为力。
说到眼前如何应对小吃摊的险境,该负责人表示学校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各班的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该负责人还向记者出示了去年5月2日向有关部门反映的《聊城一中校外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报告》和去年11月29日出版的印有“健康就餐,安全饮食倡议书”的内部宣传资料。在报告中,首先提出的就是东门外大量小吃摊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建议卫生、城市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社区等部门加强检查治理,针对小吃摊多是放学时间出现的问题,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明确各区段、各时间段的责任人,并在学校放学前、小吃摊未能摆开时给予清理。
该负责人还希望本报能对此事进行持续关注,呼吁有关部门一起努力,帮学校清除掉这一危及学生的安全隐患。
延伸调查>> 学生:学校食堂又贵又难吃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聊城一中东门外小吃摊之所以这么多,不光是因为这里学校多、学生多,主要因为聊城一中有不少学生认为食堂的饭菜又贵又难吃,没办法才到校外就餐的。
19日上午,在聊城一中东门附近,高一一名学生说,食堂的饭菜总是那几样,太难吃了。“二楼倒是可以吃小炒,可是价格太贵,一般的学生承受不了。”该学生的观点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响应,据另一名学生介绍,学校食堂现在规模有点小,除了他们高中的学生,还有旁边聊城市外国语小学的学生也在同一食堂就餐,虽然时间错开了,但一忙碌起来饭菜质量肯定不能保证,可选择的自然也就不会很多。校门外的小吃就不一样了,四五十个小吃摊想吃啥买啥,而且还是现吃现做。
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记者在聊城一中采访时也得到了相关负责人及一些老师的证实。据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班里以前在食堂吃的学生现在得有三分之一流失到校外小吃摊就餐。
聊城一中相关负责人则介绍说,高中三个年级现在是错时就餐,先是高三年级然后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至于聊城外国语学校那边的学生就餐,虽然也在一个食堂,要比聊城一中的学生早。“错开时间就餐,不会排很长的队。”
19日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聊城一中东门发现一份18日贴出的通知,说是由于近期越来越多的家长到校送饭,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规定从3月20日起不准将饭菜带入学校。对此,学校有关领导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高三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加强孩子营养来学校送饭。而聊城一中一些学生则认为,这从侧面反应了学校食堂饭菜的质量差。
小吃摊摊主:千万别把我们轰走
本报19日的报道,也引起了聊城一中东门外的众多小吃摊摊主的关注。有的小吃摊主看到当天的报纸后,立马跟其他摊主讨论起此事来,担心有关部门将他们轰走了事。
据一名小吃摊的摊主介绍,他家就住在聊城一中附近,属于这里的老住户,自从所在的化工厂破产后一直闲在家,好不容易找了营生的活。该摊主说,他平时特别注意所经营的小吃卫生,进货时宁愿多花几个钱也要保证质量,生怕一不小心让学生吃坏肚子砸了自己的招牌。只不过,还真没意识到煤气罐会有安全隐患。“罐子都是从加气站买的,平时都是整罐整罐的买气,除了加气站的工作人员,我咋会判断罐子有没有问题。”
据摊主讲,在聊城一中这边生意确实好,也不用在大街上那样防着被城管撵着跑。“听其他人说,这件事被齐鲁晚报报道了,说我们用的煤气罐是隐藏在学生中间的‘煤气炸弹’,这个问题还真没法注意。看来这里待不长了,如果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还不得把我们轰走啊?”这名摊主说,既然这里生意好说明学生爱吃,就说明有小吃摊存在的必要,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对小吃摊进行规范管理,或者规划一块地方,距离学校近方便学生,又能让他们做生意。
采访过程中一名摊主得知记者身份后,一再叮嘱记者要呼吁有关部门帮他们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能让他们有地方挣钱。“可别光把我们轰走了事!”
本报记者 张跃峰
如此隐患缘何两三年没人管
按照聊城一中的说法,该校东门外的四五十个“煤气炸弹”已经存在了两三年的时间,如此安全隐患让人惊心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缘何两三年时间都没人来管管,难道真得像有些学生家长说的那样,出了问题才有人来负责?
究其原因,还是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没有切实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拿聊城一中来说,学校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努力想把小吃摊清除掉,以避免学生购买发霉变质的小吃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努力为啥未见成效,说到底还是没能认识到这个安全隐患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危险。假如说哪一天真有一个煤气罐发生爆炸,造成了学生群体性伤亡,学校有没有责任到时候自然就会一清二楚。学校领导如果认识其中的严重性,也就不会出现“呼吁不管用”的情况了。
就教育、卫生、城市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社区等相关责任部门及市长热线而言,尽管有学校、学生家长不断反映、呼吁这个问题,两三年时间却没有人来过问此事。其实,也是存在惰性和“侥幸”心理,现在伸手管这个事吧确实比较麻烦,而且龙山西街比较偏僻,秩序好坏谁也看不见,何况也未必就一定会发生危险。
可是,这些部门有没有想过,栖身于人群中的煤气罐一旦发生爆炸,死伤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学生的问题,那可是几十个、上百个年轻的孩子。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就要到了,安全教育不光是对中小学生说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光落在嘴上,更不能做成献媚领导的表面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来。
(张跃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