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16:27: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 大众网讯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1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根据要点安排,2013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一一三三四”的总体思路,立足于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并重,深化提升与转型创新并举,诚信自律与执法他律并推,努力打造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有序、企业诚信有度的“食安潍坊”新格局,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及“四个潍坊”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要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以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基本建设提升年”为主线,大力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双四’宣教、阳光开放”三项重点行动,推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诚实守信和行业联盟”三个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督导考核、人员培训、资源整合、协调联动”四项保障。
提升“三基”建设水平,夯实食品安全工作根基
一是完善基层监管体系。按照“强化县级、完善镇级、提升村级”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机构建设。强化对基层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指导。二是提升监管基础能力。坚持监管重心下移,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监管执法、装备配备等所需经费。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三是规范监管基本工作。各级食安办要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规范运行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各级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强化各项监管的日常规范落实,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启动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创建行动。
实施三项重点行动,优化食品安全环境
一是扎实开展治理整顿行动。在继续开展好“食安潍坊”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利剑行动”基础上,深入组织实施“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专项整治。重点开展畜禽产品、农产品源头治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食品流通领域、餐饮安全等五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二是扎实推进“双四”宣教行动。在基层大力推行以网络、电视、热线、广播“空中四条线”和村居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一条街、一个文化大院、一个公示栏、一张便民卡“地上四个一”为载体的食品安全“双四”宣教活动,提高全社会认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能力和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实施“阳光开放”行动。在生产加工环节实施“亮企”行动,开展“质监邀您看生产,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在市场流通环节实施“亮店”行动,开展“工商邀您看市场,食品安全大家说”活动。在餐饮服务环节实施“亮厨”行动,开展“药监邀您看厨房,食品安全大家评”活动。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推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预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网络,增强信息收集和快速反应能力。高度重视舆情动态,加强舆情监控。二是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守法经营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道德诚信建设。以加快推进第三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逐步建立覆盖全市食品企业的信用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全面建立“黑名单”制度。三是推进行业联盟体系建设。通过联盟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记录,严控“违禁超限”行为,推动联盟内部形成自律、自觉、自清的约束机制,以行业联盟自律带动整个食品行业的诚信守法。
强化四项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督导考核。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在各类评先树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大食品安全培训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监管执法队伍年内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工作制度,确保食品从业人员每人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三是落实食品检验检测保障措施。统筹检验检测力量,推动检验检测设备分层级分区域配置,逐步建立以市、县、镇三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鼓励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四是加强工作协调联动。推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检验检测互认和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区域合作,强化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支持配合。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执法的密切协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